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,常德市桃源縣政協近期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專項民主監督行動,聚焦耕地保護、播種面積穩定及農產品銷售等關鍵環節,形成了監督、協商、落實一體推進的工作格局。
一、實施精準監督,嚴守耕地紅線
政協監督組深入全縣17個鄉鎮,通過實地勘察、數據核對、農戶訪談等方式,對基本農田保護情況開展動態監測。針對部分區域存在的耕地“非糧化”傾向,監督組及時形成專題報告,推動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,2023年恢復糧田面積達3800余畝。同時建立耕地保護責任清單,將糧食播種面積指標分解到村、落實到戶,確保全縣86.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、質量有提升。
二、構建服務體系,保障穩產增收
為破解“種糧容易賣糧難”問題,縣政協推動建立“生產+加工+銷售”全鏈條服務機制:
1. 組織農業專家開展技術指導,推廣優質稻種和綠色種植技術,水稻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8%
2. 協調建成3個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,日處理能力達800噸
3. 依托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,開展“桃源香米”品牌推廣活動
4. 推動與大型商超、批發市場建立穩定供貨關系,2023年簽訂糧食訂單28萬噸
三、創新監督機制,提升履職實效
縣政協探索建立“專項監督+對口協商”新模式,每季度組織農業農村界別委員開展監督性調研,同時邀請糧食企業、種植大戶參與協商議事。通過“委員工作室”接待群眾收集意見建議,今年已推動解決倉儲設施老舊、農機補貼發放慢等實際問題13個。
目前,桃源縣通過政協專項監督推動建立的糧食生產保障體系已初見成效。今年早稻播種面積達41.2萬畝,較去年同期增長2.3%;夏糧收購進度同比加快15天,農戶售糧價格較周邊地區高出5-8%。下階段,縣政協將持續聚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、農產品深加工等關鍵領域開展監督,為守好“米袋子”、鼓起“錢袋子”貢獻政協力量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yw55597.com/product/874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0-16 20:39:50